|
2020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6-30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中国竹炭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张文标, 张伟岳
世界竹藤通讯. 2020, (3): 1-6.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0.03.001
摘要
(
518 )
PDF (955KB)
(
554
)
竹炭是竹材加工领域利用率最高、附加值最大的科技产品之一。中国竹炭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开发出竹炭、竹醋液9大系列300多种产品。2018年,中国竹炭产量约25.52万t,产值8.84亿元。中国竹炭产业的发展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从产业发展历程、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产业标准和平台支撑等方面概述了中国竹炭产业的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中国竹炭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定位、重点领域及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
钟欢, 董文渊, 李吉, 张炜, 柳治伦, 郑静楠, 吴义远
世界竹藤通讯. 2020, (3): 21-27.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0.03.004
摘要
(
249 )
PDF (1241KB)
(
112
)
以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性能,从而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储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7.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6.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5.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5.23 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3.45 t/hm2) > 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3.22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2.89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2.69 t/hm2)。4种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吸水速率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逐渐趋于一致,筇竹混交林凋落物吸水速率高于筇竹纯林。凋落物的总有效拦蓄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9.74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8.95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7.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6.23 t/hm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粉单竹秆形结构与生物量
黄大勇, 黄大志, 韦丽颜, 李立杰, 徐振国
世界竹藤通讯. 2020, (3): 28-32.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0.03.005
摘要
(
241 )
PDF (1018KB)
(
163
)
在广西南宁市测量粉单竹竹秆的全高、材长、胸径、节间数量及每节间三要素(直径、长度和壁厚)等秆形指标,对砍倒的立竹进行分段称重,研究这些指标与竹材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材长、节间数量及三要素均与胸径相关密切,幂函数和线性方程拟合程度高。最长节间出现在第9~12节,最粗直径多在第4~6节。全株生物量中竹秆所占份额最大,为76.82%,各器官生物量依次为秆 > 蔸 > 枝 > 叶。单株竹秆鲜质量与胸径高度显著相关,可用二次线性方程进行较精确估算。研究秆形结构变化规律、全株及每段竹秆鲜质量分配格局,有利于促进粉单竹竹秆科学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园林竹景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王留剑, 张德顺, 刘鸣, 顾小平, 孙烨
世界竹藤通讯. 2020, (3): 33-38.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0.03.006
摘要
(
239 )
PDF (1696KB)
(
125
)
文章从主题、参与性、空间形态3个方面界定了竹景的概念,并以空间形态为依据将竹景分为节点竹景、线形竹景和面域竹景。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多样性5项原则归纳出10项评价指标,完善了园林竹景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对上海市的竹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的竹景中,生态适宜性、改良度、参与度、结构多样性的得分均高于其他指标,表明上海的整体环境适宜竹子生长,且竹景结构多样,层次丰富,不单调,既有较高的体验和参与性,又明显地改善了环境,但植物种类少、群落体量小和稳定性差是上海竹景存在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国外产竹种子形态特征及其育苗技术
周彩萍, 谭宏超, 谭汝强
世界竹藤通讯. 2020, (3): 39-44.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0.03.007
摘要
(
272 )
PDF (1008KB)
(
135
)
测定分析了10种国外产竹种子的形态特征,并对他们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形状多为卵形、长锥形、椭球形,颜色以黄褐色、褐色、褐黑色为主,长度和直径分别为4~60 mm和0.9~5.5 mm;果实一般为圆锥形、锥形、卵形,颜色以灰褐色、灰色为主,长度和直径分别为5~64 mm和1.2~7.5 mm;大藤竹种子播种品质指标最好,具有最高的纯净度(97.4%)、千粒质量(201.0 g)、发芽率(95.4%)、发芽势(51.5%)、含水量(9.3%)、生活力(98.8%)及较低的病虫害感染度(6.5%);有机质是有效提高各竹种出苗率的首选基质;宜采用先撒播种子,待胚苗有1~3片叶时再移入营养袋培育的育苗方式;育苗时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并在苗木离地50 cm处进行封顶处理,能有效促进苗木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小径级竹材抗弯性能测试方法
代福宽, 潘怀志, 王传贵
世界竹藤通讯. 2020, (3): 45-49,54.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0.03.008
摘要
(
360 )
PDF (1399KB)
(
174
)
探究小径级竹材(胸高直径50 mm以下)的抗弯性能实验方法,充分发掘小径级竹材的性能,为小径级竹材的材性研究和工业加工等提供技术支撑,以扩大小径级竹材的用途,提高其利用价值。实验以箬竹、早园竹、苦竹、水竹和笔竿竹5种小径级竹材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点弯曲法与四点弯曲法分别测定了不同长径比(试件长度与其直径之比)试样的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以测试数据的标准差、标准误差和变异系数为评价依据,分析不同长径比的试样和加压弯曲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加压方式而言,当测试抗弯弹性模量时,三点加压弯曲法优于四点加压弯曲法;就试样长径比而言,长径比为12的试件更适于测试小径级竹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因此,当测试小径级竹材抗弯性能时,宜采用三点加压弯曲方式、长径比为12的试样并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竹材梯度结构对弯曲力学性能的影响
马弘帅
世界竹藤通讯. 2020, (3): 50-54.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0.03.009
摘要
(
265 )
PDF (5277KB)
(
116
)
竹材梯度结构对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尤其是在弯曲应力下,更呈现明显的非对称行为。文章对竹材梯度结构进行详细解析,提取了维管束形状、纤维鞘面积、维管束梯度变化规律等多个梯度因子,然后对其弯曲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解析竹材梯度结构因子与弯曲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阐明梯度结构对弯曲力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毛竹维管束沿径向梯度分布的曲线属于下凹型曲线,梯度分布指数n=2.28;从竹青到竹黄,维管束长径比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靠近竹青侧的维管束长径比较大,靠近竹黄侧的维管束长径比较小,形状更趋近于圆形;对比了竹黄侧加载和竹青侧加载2种模式下的竹材弯曲力学性能,当竹青侧受压、竹黄侧受拉的情况下,竹材的弯曲韧性最好;当竹青侧受拉、竹黄侧受压的情况下,竹材的弯曲模量最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中国竹类多样性及其重要价值
史军义, 周德群, 马丽莎, 姚俊, 张德模
世界竹藤通讯. 2020, (3): 55-65,72.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0.03.010
摘要
(
364 )
PDF (1122KB)
(
382
)
竹类属于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全世界约1 500多种。中国竹类的自然分布广阔,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涵盖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21个有竹子分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区。中国是世界上竹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栽培竹类最丰富的国家,共有竹类植物753种(含22种引进种),约占世界总数的50%以上。同时,中国竹类在起源、遗传进化、内部构造、生态及林型等方面均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中国竹类从宏观到微观所展现出的多样性特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对于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从而更好的利用竹类资源服务于人类的长远利益,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从起源、生态、林型、物种、形态、遗传等方面概述了中国竹类的多样性,为进一步探讨竹类多样性提供基础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