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基本信息

刊物名称:世界竹藤通讯
创刊时间:2003年
刊期:双月刊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邮发代号:80-288
ISSN 1672-0431
CN 11-4909/S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特约专稿
中国竹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孙正军, 费本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1-5.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01
摘要 ( 389 )     PDF (1027KB) ( 167 )  
我国现代化发展已经到了环境优先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工业化时期,给竹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目前竹产业的发展处于困难时期,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文章通过充分借鉴林产品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从新竹加工单元和工艺、竹工机械、竹木建筑结构、竹产品的标准与认证、金融推动竹产业升级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发展竹产业的路径,以期推动我国竹产业的升级和进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园地
不同溶剂抽提的竹醋液组分及含量研究
章亮, 赵柯豫, 李文珠, 刘文芳, 张文标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6-10,31.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02
摘要 ( 326 )     PDF (1051KB) ( 72 )  
通过乙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3种有机溶剂对竹醋液抽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法)对抽提物的化学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种有机溶剂抽提后的竹醋液组分种类及含量存在着差异,采用乙醚抽提得到27种化合物,二氯甲烷抽提得到44种化合物,乙酸乙酯抽提得到58种化合物,化合物类型主要包括有机酸类、酚类、酮类、醇类、酯类、醛类及少量其他物质。2)选用乙酸乙酯抽提可以得到更多种类的酸类、酚类、酮类和醛类物质;选用二氯甲烷抽提则能获得相对成分含量更高的酸类和酚类物质;而乙醚更适于抽提醇类物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温变化对浙江临安区雷竹笋产量的影响研究
周菊敏, 邵香君, 李绍进, 童志鹏, 张有珍, 吴家森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11-14.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03
摘要 ( 274 )     PDF (1261KB) ( 100 )  
以杭州市临安区1989—2016年雷竹笋产量、产值及气象站点的月气温数据,研究了临安区雷竹笋产量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临安区覆盖笋和自然笋的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6.78、7.61 t/hm2,年平均产值分别为12.07、1.34万元/hm2;临安区年均气温上升幅度达0.21 ℃/10 a;雷竹笋产量与上年度9月、10月、12月和当年3月份气温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覆盖笋产值与上年度10月最低气温的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P<0.0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竹矮化方法比较研究
卢玉生, 官凤英, 尹子旭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15-18,46.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04
摘要 ( 364 )     PDF (1057KB) ( 91 )  
为解决设施栽培条件下笋用绿竹高度限制及食品安全问题,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幼笋截梢、成竹截秆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3种方法对绿竹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幼笋截梢各个处理株高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笋体高度增加,矮化效果越明显,其中180 cm高的幼笋截梢株高矮化率达到56.49%,枝下高、分枝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6.69%、12.13%,主枝长度增加8.45%;2)成竹截秆后,各处理切口至下一节部分干枯,株高不再增加,其中220 cm截秆株高矮化率达到61.45%,枝下高、分枝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5.07%、41.23%,主枝长度增加4.17%;3)喷施9种浓度梯度甲哌鎓处理与对照组株高无显著差异。综合生产实践,180 cm的幼笋截梢高生长结束后平均株高为234.70 cm,满足矮化栽培要求,同时可消除成竹截秆造成切口上端竹材营养消耗和避免绿竹笋中甲哌鎓药剂残留隐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与不同种源种子播种品质研究
郑静楠, 董文渊, 吴义远, 尹泽南, 浦婵, 田发坤, 谢泽轩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19-22.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05
摘要 ( 299 )     PDF (1030KB) ( 227 )  
对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及不同种源种子的播种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种子主要有机养分为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维生素C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2.54%、8.26%、2.48%、3.81%和12.97%,其中粗脂肪含量最高,可溶性淀粉含量最低;2)筇竹种子中氨基酸含量在0.36~10.50 g/kg,占总营养成分的1.23%~35.78%,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3)筇竹种子矿质元素含量:钾含量最高,达到3 280 mg/kg,其次是磷,为672 mg/kg,铜的含量最低,为2.14 mg/kg;4)不同种源筇竹种子,在千粒质量、含水量和发芽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形态特征上差异不明显;5)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筇竹种子发芽率不同,其中在室内无菌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90.00%,在苗圃带菌环境下发芽率最低,为86.6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龙游县毛竹笋材价格变化规律研究
岳晋军, 吴柏林, 林晓越, 胡华斌, 赖竞恺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23-27.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06
摘要 ( 339 )     PDF (3170KB) ( 103 )  
为掌握近年来竹林经营效益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指导毛竹笋材生产,收集了自2001年以来龙游县毛竹笋材价格以及砍竹工资、挖笋工资以及最低小时工资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是竹林经营收益的转折点,此后笋材价格尽管有起伏,但始终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在一个毛竹大年生产季节中,在元宵节之后2周内竹笋价格呈现断崖式下降。因此,可以将元宵节作为竹笋生产的分界点,以指导生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竹红锥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李俊荣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28-31.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07
摘要 ( 225 )     PDF (1032KB) ( 79 )  
2006年,在杉木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毛竹红椎混交林及毛竹和红锥纯林,各林分管理措施基本一致,12年后对比分析混交林与纯林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毛竹红椎混交林可形成复层的林分结构,林分空间利用率高,混交林各组成树种的生长状况均优于纯林,混交林的林分生产力达到68.91 m3/hm2,分别较毛竹和红锥纯林提高13.94%和43.50%;混交林的林分土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和持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均优于毛竹和红锥纯林。毛竹红锥混交经营模式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竹林机械化经营装具开发应用实践与对策
吴建明, 陈碧芽, 陈光华, 秦勇强, 裘毅凡, 陈贤明, 杨健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32-34,62.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08
摘要 ( 270 )     PDF (1022KB) ( 132 )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市场和加工产业二次自主创新不足的影响,加上传统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工资持续走高、生产成本快速增长,竹产业走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文章推荐了推广应用多年、应用效果较好的6种适用于竹林生产的机械——毛竹伐桩处理机、竹林微耕刀具、毛竹无动力运送装置、竹枝桠粉碎机、充电式毛竹采伐锯、便捷式毛竹钩梢装置,提出了基于这些机械的4种竹林经营模式——冬笋型技术模式、春笋早出型模式、鞭笋培育型模式、林菌复合型模式,并为在竹产区推行机械化经营提出了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竹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刘昊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35-38.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09
摘要 ( 290 )     PDF (1021KB) ( 196 )  
采用常用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从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评估了浙江省竹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6年,浙江省竹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986.65亿元,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0.727万元/hm2。其中,涵养水源服务和固碳释氧服务的价值量最大,分别为533.12亿元和261.59亿元,2项合计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80.55%。可见,涵养水源和固碳释氧是浙江省竹林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服务。评估结果可为后续竹林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湿生竹新品种‘滇优1号’
林奂琦, 孙茂盛, 史军义, 周德群, 姚俊, 吴路琴, 杨青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39-41.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10
摘要 ( 326 )     PDF (4352KB) ( 69 )  
‘滇优1号’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玉山竹属Yushania Keng f.的湿地玉山竹Yushania uliginosa Yi et J. Y. Shi。因湿地玉山竹具有独特的耐湿、耐寒特性,曾于2004年、2008年先后2次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海拔2 500 m处,小规模引种到海拔2 000 m的昆明金殿公园种植,其后曾经历数次淹没和浸泡,但依然生长良好。2015年5月,鉴于该竹的特殊价值,又在昆明呈贡滇池国际登录园苗圃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达到4 000多株。经专家实地考察,发现该湿地玉山竹人工居群的各项特征与野生居群基本一致,除适应较低海拔的不同环境外,其竹丛明显矮小、叶片更纤细、节间更短、笋色更偏绿,但总体长势良好,各项特征表现稳定,因此确认为野生竹人工引种培育成功的一个栽培新品种,并定名为‘滇优1号’,学名为Yushania uliginosa ‘Dianyou 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竹藤产业
非洲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王雨, 李玉敏, 李忠魁, 陈洁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42-46.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11
摘要 ( 303 )     PDF (1043KB) ( 282 )  
非洲是世界竹子重要的自然分布区之一,竹资源相对丰富。竹资源对于非洲向绿色经济转型以及缓解非洲资源短缺、人口贫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非洲产竹国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竹藤组织以及中国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对竹资源培育和利用意识显著增强,竹产业发展迎来了机遇。文章对非洲竹资源状况、竹产业发展现状、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前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有意在非洲发展竹产业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安吉践行“两山”理论打造“竹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实践分析
魏瑜, 吴雪玲, 唐辉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47-50.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12
摘要 ( 291 )     PDF (1276KB) ( 152 )  
浙江安吉是“两山”理论发源地,位居“中国十大竹乡”之首,竹文化在安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基于近年来安吉竹产业及生态旅游发展实践,研究了“竹文化+”生态旅游的安吉现象。研究表明:竹文化提升安吉生态旅游的竞争力,生态旅游为竹文化注入新动力,“竹文化+”生态旅游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但还存在着竹文化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竹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不紧密、产业深度开发不足等问题。为促进竹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必要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竹文化挖掘整理工作,重点培育以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企业、景点,实现全域融合发展,串点连线全域特色旅游,实现安吉“竹文化+”生态旅游的特色化、品质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世界单竹属栽培品种研究
史军义, 周德群, 张玉霄, 黄程前, 姚俊, 马丽莎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51-54,62.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13
摘要 ( 241 )     PDF (1050KB) ( 160 )  
竹亚科(Bambusoideae)单竹属(Lingnania McClure)是竹类植物中的一个特殊类群,由于其节间较长,特别适于劈蔑编制生产和生活用品,历史上一直都是其分布区居民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被广泛栽培和应用。单竹属植物种类较少,全世界近20种,中国产14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及华南部分省区。越南有少量分布。为适应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工作的需要,依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规则和要求,经系统整理,已确认单竹属传统栽培品种4个,新登录栽培品种1个,再加上2个原栽培品种,共计7个栽培品种,分属于2个不同竹种。现将这些栽培品种及其相关信息整理,以便查阅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竹藤前沿
基于毛竹重测序的基因可变剪接研究
王炯亮, 赵韩生, 高志民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1): 55-62.   https://doi.org/10.13640/j.cnki.wbr.2019.01.014
摘要 ( 236 )     PDF (1065KB) ( 107 )  
虽然测序技术得到显著提高,组学数据大量出现,但是竹子仍然缺少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并且竹子中基因的可变剪接(AS)进化情况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使用大量的组学数据和基于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的基因组辅助(Hi-C)组装策略,组装得到了染色体水平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基因组,基因组质量显著提升,Scaffold N50达到79.90 Mb,是上一版本的243倍。通过单分子实时测序和人工验证在毛竹中鉴定出51 074个结构完整的高质蛋白质编码基因模型。此外,利用Illumina和Pacific Bioscience(PacBio)测序平台对毛竹26个不同代表性组织样本进行了大规模转录组测序,从中鉴定出25 225个可变剪接基因和266 711个特异的可变剪接事件,得到一个完整的可变剪接图谱。通过与近缘物种进行同源基因比较,发现可变剪接基因集中在表达水平高且组织特异性低的保守基因中,并发现在毛竹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中存在基因家族扩展、大量可变剪接事件和正向选择。本研究成果将为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和深入分析基因可变剪接提供数据支持,也为研究可变剪接在竹子进化和多样化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全局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