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4-30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加强标准化工作 引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贤淼, 冉东亚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 1-5.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2.02.001
摘要
(
216 )
PDF (1035KB)
(
67
)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标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中国是世界上竹标准数量最多、体系最完善的国家,竹标准数量占世界竹标准的90%以上。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ISO/ TC 296)秘书处设在中国。加强竹业标准化工作,对于引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国在世界竹子领域的话语权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中国竹标准的现状、国家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竹标准的实施应用以及对国际竹标准的支撑情况,提出了标准引领竹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加强竹业界的信息交流以及竹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竹业机械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
苗虎, 王晓欢, 费本华, 张伟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 6-11,28.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2.02.002
摘要
(
305 )
PDF (5224KB)
(
249
)
竹业机械现代化是竹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竹业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认为虽然中国竹业机械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竹产业发展规模和现代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差距甚远,远不能适应竹产业创新发展目标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国家、省(市、区)、县各级科研立项与资金扶持研发新装备,强化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推进生产机艺结合技术创新,创建竹林采伐运输与仓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推动竹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为竹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并创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业态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正确认识高质量发展 保障竹产业行稳致远
张宏亮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 12-16.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2.02.003
摘要
(
151 )
PDF (1679KB)
(
116
)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中国竹产业发展至今,通过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并初具产业规模,如今正处于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不但能够提高笋竹产品的附加值,还能驱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性能的提升,促进新科技、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不断推动竹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全国各地竹产区在大力发展竹产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倾向。文章结合浙江安吉竹产业发展实践,分析了当前竹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倾向,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竹产业的建议,以期为中国竹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土壤干旱胁迫对巨龙竹实生苗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赵秀婷, 朱书红, 刘蔚漪, 辉朝茂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 17-22.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2.02.004
摘要
(
148 )
PDF (1950KB)
(
54
)
试验选取盆栽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实生苗,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个胁迫水平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巨龙竹实生苗的光合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巨龙竹实生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时呈上升趋势;在3种干旱强度下,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APX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CAT均低于对照。由研究结果可见,干旱会引起巨龙竹实生苗光合参数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表现为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由气孔限制原因转为非气孔限制原因,并且SOD和APX是巨龙竹在干旱胁迫下起主要作用的2种酶。巨龙竹实生苗在轻度干旱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但在中度和重度干旱环境中其适应性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构建
陈新, 董文渊, 钟欢, 袁翎凌, 夏莉, 黄小东, 浦婵, 吴义远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 23-28.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2.02.005
摘要
(
137 )
PDF (1087KB)
(
75
)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甜龙竹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张文君, 刘蔚漪, 朱礼月, 涂丹丹, 朱书红, 赵秀婷, 辉朝茂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 36-42.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2.02.007
摘要
(
116 )
PDF (9515KB)
(
60
)
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甘村的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基地,采取5种甜龙竹栽培模式:甜龙竹×核桃(ZH)、甜龙竹×西南桦(CK)、甜龙竹×杉木(ZS)、甜龙竹×古茶树(ZC)和甜龙竹×果树(ZG),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甜龙竹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土层对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栽培模式对甜龙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排序为:ZS>ZH>ZG>CK>ZC;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表层土的微生物生物量聚集的最多,能释放出较多的酶;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有机碳、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在营造和经营甜龙竹林时,选择与杉木共同栽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的酶活性,其中对土壤脂肪酶活性的提高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金佛山方竹和毛金竹单个繁殖体的种群扩散效应
娄义龙, 张庭嘉, 张喜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 43-49.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2.02.008
摘要
(
113 )
PDF (4926KB)
(
34
)
竹类植物种群扩散效应是生态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在黔中地区,采用单一繁殖体同地种植方法,持续10年观察了金佛山方竹和毛金竹的种群扩散效应,对比了二者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栽植时间的增长,2个竹种的繁殖生长呈现如下变化:1)年出笋日数及出笋最远距离逐年增加,毛金竹的相应值较高,竹种间出笋日数的年分布曲线差异极显著;2)年出笋量、竹笋平均地径及最大地径逐年增加,竹笋密度呈“快速增加—快速降低—平缓稳定”变化态势,除金佛山方竹的竹笋密度较高外、毛金竹的其他指标较高,竹种间出笋量及竹笋密度的年分布曲线差异极显著;3)年新竹数量、平均地径、竹高及胸径处节间长度、以及竹鞭粗度和竹秆基部第1节环竹根数量值逐年增加,成竹率呈“缓慢降低—平缓稳定”变化态势,新竹密度呈“快速增加—快速降低—平缓稳定”变化态势,除金佛山方竹的新竹密度较高外,毛金竹的其他指标较高,竹种间成竹率差异显著、胸径处节间长度及竹秆基部第1节环竹根数量值差异极显著,新竹数量及密度、平均高度及胸径处节间长度、成竹率及竹秆基部根数量的年分布曲线差异极显著;4)平均竹笋质量和出笋时间的负相关极显著,相应值的种间差异显著,毛金竹平均竹笋质量较高。总体而言,毛金竹的种群扩散效应优于金佛山方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筇竹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
袁翎凌, 董文渊, 钟欢, 陈新, 夏莉, 黄小东, 谢泽轩, 蒲婵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 56-61,66.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2.02.010
摘要
(
114 )
PDF (2137KB)
(
51
)
在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选择4种筇竹林分类型: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等,研究不同筇竹林分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结果表明:1)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的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说明人工施肥处理对提高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作用;2)除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外,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在土层0~20 cm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除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和脲酶与过氧化氢酶、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和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蔗糖酶无显著相关外,其他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研究表明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中国古代竹笋价值拓展分析
王宇燕, 樊志民, 吴良如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 82-88,100.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2.02.015
摘要
(
146 )
PDF (1369KB)
(
156
)
远在先秦时代,竹笋已经成为中华先民的祭祀供品、席上珍馔,有极高的食用地位。此后,用笋之风日盛一日,自宋代赞宁撰《笋谱》以来,竹笋的丰富价值不断被开发,专项研究不断涌出。竹笋不仅能满足人类果腹充饥、极口腹之欲的需求,而且还能实现治病延年、健康养生的需要;从思想文化层面看,更蕴藏修身怡情、体悟人生的内涵。文章从竹笋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人对竹笋价值的认识与利用。研究中国竹笋利用历史,既有益于农林、药食、文化产业的发展,亦有助于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