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 第1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30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毛竹漆酶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及基因表达模式
杨克彬, 朱成磊, 高志民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5): 9-16,39.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5.002
摘要
(
67 )
PDF (9093KB)
(
53
)
漆酶在细胞壁形成、逆境胁迫、花青素形成和酚类物质催化等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因表达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为揭示竹子中漆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其中42个漆酶基因(PeLACs)启动子序列,利用已有的转录组数据分析了其中PeLACs的表达模式,克隆漆酶基因PeLAC20的启动子序列PeLACp,并构建了瞬时表达载体,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瞬时表达。结果表明,在42个PeLACs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多种与激素以及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在GA3处理以及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各基因表现为不同的表达模式,表明它们参与激素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而且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PeLACs在毛竹不同生长阶段根和笋中的表达模式也证明了各基因功能的差异性。克隆的PeLACp序列为2 000 bp,利用GUS染色法检测启动子PeLACp的活性显示,PeLACp主要在转基因拟南芥的根中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毛竹漆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毛金竹鞭段育苗的影响因素
孟勇, 张泽平, 艾文胜, 杨明, 石燕飞, 涂佳, 李美群, 彭超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5): 17-24.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5.003
摘要
(
66 )
PDF (1303KB)
(
24
)
以毛金竹鞭段为试验材料,研究竹鞭年龄、竹鞭长度、育苗时间、育苗方式以及施肥等因素对鞭段成活率、竹苗高度、鞭段侧芽萌发率等的影响,以期为毛金竹鞭段育苗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鞭段年龄增加,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逐渐降低;随鞭段长度增加,鞭段成活率呈升高的变化趋势,侧芽萌发率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12月下旬鞭段育苗效果总体好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12月下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87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最高,分别为80.30%和20.79%;3月下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35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分别为51.74%和9.45%;4月中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20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分别为58.58%和9.56%。竹苗高度和育苗系数也表现为12月下旬育苗显著高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育苗。采用施肥处理的鞭段进行育苗,鞭段成活率和竹苗高度明显优于未施肥处理的鞭段。在毛金竹鞭段育苗初期,新生竹苗表现出混生竹的生长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云南高氏甜龙竹苗木质量分级及造林效果
赵泽静, 谭宏超, 谭汝强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5): 34-39.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5.005
摘要
(
52 )
PDF (1072KB)
(
63
)
为保障高氏甜龙竹(商品名)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效果,在昆明市嵩明县、富民县,保山市昌宁县,玉溪市元江县开展了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试验,以苗高、地径为分级指标研究了高氏甜龙竹1年生苗的分级标准。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苗木的分级标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富民县和元江县对Ⅰ级苗的要求较高,富民县Ⅰ级播种苗要求苗高≥8.31 m、地径≥4.63 cm,元江县Ⅰ级扦插苗要求苗高≥6.55 m、地径≥3.67 cm。高氏甜龙竹不同育苗方式,其苗木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表现为播种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好于扦插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状况和每丛株数,播种苗的平均根系数量、根系总质量、每丛株数分别是扦插苗的7.07倍、7.13倍和6.69倍,表明播种苗以后的生长潜力更大。不同等级的高氏甜龙竹苗木的造林效果,无论是播种苗还是扦插苗,Ⅰ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达到100%,Ⅱ级苗的造林成活率也可达到95%以上,Ⅲ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低于8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明清竹家具结构形式的外延与内涵——基于罗兰·巴尔特符号学理论的考察
杨丽华, 孙巍巍, 王庆武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5): 55-58.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5.008
摘要
(
54 )
PDF (2373KB)
(
30
)
明清竹家具是中国传统竹家具发展的高峰期,在当前“以竹代塑”背景下,其优秀的造型艺术,尤其是有别于硬木榫卯结构的结构形式为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源泉。文章依据组成家具的结构部件是否必要的原则,梳理归纳出明清竹家具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主体结构形式和辅助结构形式2类。同时,从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外延/内涵”二元理论出发,论述了明清竹家具主体结构形式符号以外延意义为主、辅助结构形式符号以内涵意义为主,进而总结出主体结构形式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实用功能性的、辅助结构形式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审美装饰性的。对于明清竹家具结构形式符号学视角的考察,一方面丰富了明清竹家具研究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可以为当前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造型意义传达的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重组竹材料技术创新与面临的关键问题
杨娜, 张亚慧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5): 64-68.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5.010
摘要
(
72 )
PDF (1042KB)
(
84
)
重组竹是将竹材重新组织并加以强化成型的一种竹质新材料,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实现产业化利用的一种竹基复合材料,具有原材料利用率高、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点,产品可应用于室内外地板、家具、建筑结构材、装修装潢材,以及风电桨叶等高强度材料领域。目前,中国在重组竹制造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但也面临着许多制约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基础研究障碍,亟待解决。文章总结了重组竹材料技术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分析了重组竹材料在产品开发利用中尚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期为高性能重组竹材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立足竹资源 做好竹文章 江西竹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解读江西省《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王海霞, 龚辉华, 欧阳峰, 贺磊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5): 82-87.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5.014
摘要
(
101 )
PDF (1271KB)
(
59
)
江西省于2021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基于江西竹产业发展基础,提出推进竹资源培育精准化、竹加工业发展集群化、竹文化产业化、竹基础设施便利化、竹科技现代化、竹产品品牌化6个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实施竹产业“千亿工程”,争取财政、科技、税收、金融保险及惠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争在2025年之前实现如下发展目标:竹林面积稳定在106.67万hm2,活立竹株数达到180株/667 m2;攻克一批竹产业核心技术,培育10家竹业国家重点林业龙头企业、35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建成5个竹产业集群、5个竹产业示范园区;实现全省年产大径级毛竹2.5亿根;创建竹主题森林康养基地5处以上,建设竹科普、文化、教育基地10处以上;新增林区生产经营道路2.7万km,全省林道网密度达到4 m/hm2;全省竹产业公共品牌具备一定知名度,区域性竹产业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达到5个以上;竹业综合产值达1 000亿元。文章结合江西竹产业发展现状,从《意见》出台的意义、主要内容、政策保障等方面对《意见》进行解读,以加大对《意见》的宣传力度,更好地推进《意见》的落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低温下采后雷竹笋木质化分子调控机制
侯丹, 林新春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5): 88-90.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5.015
摘要
(
107 )
PDF (997KB)
(
38
)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笋是中国传统的山珍之一,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但其采后易消耗大量水分和营养而快速老化,在一般条件下难以贮藏。文中首次通过“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了低温贮藏条件下雷竹笋木质化的调控机制,研究表明:与常温贮藏相比,低温可显著抑制采后竹笋中PAL、POD酶活性,降低失水率和总木质素含量,从而将竹笋保鲜时间至少延长20 d。通过“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表明,低温下竹笋木质素前体物质、茉莉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并在后期显著富集,说明低温可诱导茉莉酸积累、抑制木质素合成。对低温响应、茉莉酸合成和木质素合成通路关键基因进行筛选,并通过共表达分析发现,低温信号可能通过“低温—木质化”和“低温—茉莉酸—木质化”2种通路共同抑制采后竹笋中木质素合成,延缓其保鲜时间。上述结果可为揭示采后竹笋木质化分子调控通路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