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8-30
|
上一期
下一期 |
|
|
|
全球禁塑政策与竹产业发展机遇
李依然, 傅金和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4): 1-7.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4.001
摘要
(
338 )
PDF (983KB)
(
129
)
面对塑料对地球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出台禁塑政策,文章梳理了世界各地的禁塑政策,指出了政策存在的不足:偏政策性的指导多,具体的可行性操作指导少;禁止塑料制品的使用,缺乏可替代性技术的研发;重禁令轻宣传,未能真正改变人们对塑料的态度。在全球禁塑令的推动下,寻找环保的塑料替代品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任务。竹子因具有生长快、易再生、绿色、低碳以及使用后可以迅速完全自然降解等优良特性,从众多的替代材料中脱颖而出。大力发展竹制品以减少塑料的使用,可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中国竹编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意义与建议
吉聪辉, 侯玉晶, 杨淑艳, 费本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4): 8-12,20.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4.002
摘要
(
312 )
PDF (4705KB)
(
366
)
竹编是一个古老的产业,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进程。但是竹编产业一直处于手工、传统和小作坊式加工模式,缺少创新理念、工业化设计、现代化技术,以及集成化加工和智能化制造手段。与纺织工业、碳材料等行业相比,竹编制造技术有很大差距,需要弯道超车,快速借鉴、集成成熟技术,实现大规模、智能化生产。可以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对竹材单元基本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开展仿真设计、开发计算机编程技术、研发自动化编制设备、实施集成与连续化制造方案,建立产品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模式,开拓竹编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章阐述了中国竹编产业智能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加快竹编产业智能化转型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竹材催化转化制备乙酰丙酸(酯)研究进展
战雅微, 马腾飞, 刘悦, 李志强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4): 13-20.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4.003
摘要
(
185 )
PDF (1601KB)
(
113
)
中国竹资源丰富,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加工剩余物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而乙酰丙酸(酯)作为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化学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利用竹材制备乙酰丙酸(酯)具有很大的潜力。文章回顾了竹材制备乙酰丙酸(酯)的催化转化方法,对近年来竹材催化转化制备乙酰丙酸(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催化转化机理、产物收率、影响因素等角度对Brønsted酸、离子液体、固体酸以及金属盐等4种催化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概括总结了不同转化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现有转化方法中仍存在着的产品高效分离困难、催化剂污染较大以及副产物难以利用等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丛生竹林下竹荪富硒菌棒覆土栽培技术
王裕霞, 廖焕琴, 陈新宇, 潘文, 张卫华, 徐放, 曹广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4): 21-27.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4.004
摘要
(
206 )
PDF (2635KB)
(
99
)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交错层积竹板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黄明, 刘文龙, 刘烨, 丁菡, 吕清芳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4): 39-48.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4.007
摘要
(
222 )
PDF (7925KB)
(
71
)
为研究并验证交错层积竹(CLB)板的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采用正交胶合木构件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了交错层积竹板的最大破坏拉应力,并与基于2组CLB板四点弯曲试验所得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木结构设计规范》、机械连接梁理论和复合理论计算的交错层积竹板的最大破坏拉应力与试验所得结果的差异均在10%以内,其中基于《木结构设计规范》和复合理论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交错层积竹板的最大破坏拉应力与试验所得结果的差异在5%以内,可以用作CLB板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坝竹和小篷竹花果特征及种子营养成分
娄义龙, 陈永富, 蒋玉才, 陈雪梅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4): 55-60.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4.009
摘要
(
167 )
PDF (6771KB)
(
106
)
坝竹和小篷竹均为藤蔓型、灌木状竹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已有文献中对2个竹种花和果实特征的记载不全面,造成了它们在植物分类上存在争议。在2个竹种的原产地于开花结实期细致观察并记录了竹种的花和果实特征,并采集种子测定分析了种子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坝竹和小蓬竹的花、果形态相似,主要区别是坝竹外稃上的脉较小蓬竹多,而果实上紧贴內稃背面宿存的梗长则小于小蓬竹;2)坝竹和小蓬竹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其中钙、镁、钾、铜、铁、锌、锰等元素含量尤为丰富,可作为食源植物;坝竹种子中的硒含量达到了富硒食品的要求,可作为富硒食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广西柳州不同地区麻竹笋外观性状比较
贾冬冬, 梁绍煜, 韦云生, 黄柳芝, 朱秀芬, 黄锈贤, 徐振国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4): 61-64.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4.010
摘要
(
185 )
PDF (982KB)
(
158
)
调查分析了广西柳州市4个麻竹主产区(柳北区、柳南区、鱼峰区、柳城县)的笋外观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笋个体的长度、基径及质量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柳城县的笋个体长度最大,平均为58.98 cm,柳南区的笋个体基径和质量均表现最好,平均分别为13.90 cm和3 140.52 g;笋个体质量与其长度和基径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基径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0.930)。总体而言,柳南区的麻竹笋外观品质优于其他3个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观赏竹一新品种‘神农红’
史军义, 吴良如, 周德群, 马丽莎, 姚俊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4): 75-76.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4.014
摘要
(
224 )
PDF (4541KB)
(
92
)
‘神农红’ Fargesia murielae ‘Shennonghong’属于竹亚科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mend.Yi的神农箭竹F. murielae (Gamble) Yi。2020年10月发现于湖北神农架神农顶景区服务站的人工栽培居群中。该竹特征与神农箭竹近似,区别在于其秆为淡红、红或紫红色,极具观赏价值。该品种于2020年12月通过了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的新品种国际登录认证,国际登录号:No. WB-001-2020-04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毛竹笋在快速生长期的木质化调控网络
李紫阳, 杨克彬, 高志民
世界竹藤通讯. 2021, (4): 81-87.
https://doi.org/10.12168/sjzttx.2021.04.016
摘要
(
192 )
PDF (995KB)
(
84
)
木本竹因其优质材性而成为传统木材良好的替代品。木质化程度和木质素含量影响着木材材性,然而单子叶植物的木质化调控网络尚不清楚。为了阐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木质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利用转录组、miRNA和降解组测序,并结合实验对竹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化程度和木质素含量随笋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漆酶(LAC)活性则随笋高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不同高度笋的代表性节间(第13节)的不同部位中共鉴定了11 50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其中与细胞壁和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大部分DEG表达随笋高度上调,而与细胞生长相关的一些DEG表达则下调。通过miRNA测序鉴定出1 502个miRNA,包括已知的1 223个和新鉴定的279个。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降解组分析,共鉴定出691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共靶向5 756个差异表达基因。据此构建了毛竹笋木质化调控网络,包括11个miRNA、22个转录因子和36个酶基因。另外,根据过表达PeLAC20转基因拟南芥中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提出了一个miRNA介导的‘MYB-PeLAC20’的木质素单体聚合调控模型。研究结果不仅对解析竹子木质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对理解其他单子叶植物的相关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制定竹材材性改良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